【清廉故事】王茂荫直言敢谏之名臣
发布时间:2024-10-29 点击量:358王茂荫出身于安徽歙县杞梓里的一个徽州茶商之家。王茂荫的高祖王文选中武举,“以孝义行于时”,“敦行乐善,乡里推重”,郡志《孝义传》有褒扬;王茂荫的曾祖王洪烈谨遵礼教,治家有方,不仅对弟弟极其友爱,而且“敦宗睦族,修祠建宇,善劳不伐,好急人之急。暑施浆,寒施衣,饥施食,病施药,有所请,无不立应”,“为人排难解纷得片语立决,乡人无不敬而爱焉”。王茂荫的祖父王槐康,因“家既寒窘,思负米养亲”,于是毅然背井离乡,“从族人习賈于京师”,走上经商做生意的艰辛之路,后在北通州创设了森盛茶庄,贩茶于南北,“每岁浮海往来,积奇赢以供甘脂,不避风涛”。王槐康“克承父志,尤笃于追远报本,修祖祠,置墓田,敦宗睦族,恤孤怜贫,于造桥、修路、兴水利、施医药诸善举,恒以身任其劳,孜孜不倦”。可惜年仅30岁即劳累而殁。
王茂荫的父亲王应矩业賈就儒,“以贫故废学”,在家主持家政,一力弘扬祖德,“嗜义若饥渴”,在乡间做公益事业能力很强,为宗族“增祀产、扩祖祠”,为乡民“施棺木,以掩枯骸”,还主持修造石桥,开辟了两条山路。在督修衡山山路时,特别叮嘱不可增加村民负担,不能中途停工,一定要开成便民,为此,王应矩“殚精毕力”,一直到死。王茂荫四岁时生母洪氏即去世,由祖母方氏“抱同卧起”、“昼夜操劳”,抚育成人。王茂荫祖母方氏,出身徽州文化世家,“幼读《女训》《女戒》诸书,能通大义,”慧敏于女红针线,孝顺侍奉长上。出嫁以后,还做女红到四更天,做针线换米接济父母。对四个姊妹,也“量力资给之”。方氏还曾自撰《长恨歌》,痛述徽人经商颠沛之苦、己身遭际之艰、养育教子之情,“读者闻之,无不泪下”。方氏老祖母在王茂荫中进士任京官时,并不认为这是王氏家族当官发财的好机会,而是特别告诫孙子:“吾始望汝辈读书,识义理,念不及此。今幸天相我家,汝宜恪尽乃职,毋营财贿,愿汝无忝先人,不愿汝跻显位,致多金也”。一个徽州乡村的徽商妇,在孙子人生的重要关口,能深明大义,教导其为国尽忠,做清官好官,金玉良言,实为不易。
古徽州是“儒风独茂”的“程朱阙里”,儒学教化熏染民间,乡贤文化是乡村和谐稳定的重要社会力量。王茂荫家族就是徽州乡贤文化中的代表。